尊敬的用户,您好!

网站不支持您所使用的浏览器版本(可能会出现网页变形等问题)。为了更好地展示页面效果,请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点击图标会跳转到相关浏览器的官方网站下载页面)。

在死亡线上挽救生命的守护神——我院多学科联动救治危重患者纪实

2021-02-26

作者: 万俊仕 刘晓兰 余友超

点击数:

字体:

“感谢赣州市人民医院,把我从‘鬼门关’救回来,让我能平安回家过年。感谢所有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是他们通力协作,像接力赛一样“拉”着我跑赢了死神,重获了新生。”2月22日,47岁的甘姓患者谈起在我院的就医经历,内心感激不已。患者从1月3日住院,到2月10日康复出院,我院全力以赴,力克病魔,不放弃一点希望,最终把他从死亡边缘徘徊给挽救了回来。出院后,患者送来了鲜红的锦旗,发自内心的感谢我院心无旁骛、一心赴救的医者仁心。

生死时速 联合救治。1月3日晚,心脏外科主任李章红接到急诊电话,得知科室收治了一名病情极其复杂的胸痛患者,立即邀请了彩超室、重症医学科、麻醉科等相关科室专家进行了急会诊。

在完善了相关检查后,诊断患者有A型主动脉夹层,需紧急进行手术。当天凌晨,李章红手术团队就为患者实施了主动脉瓣成形+部分升主动脉替换+全主动脉弓替换(岛状吻合)+支架人工血管象鼻置入术,手术过程顺利,直至清晨03:00转出手术室。

患者急诊手术后,病情却并不稳定,出现了呼吸困难、尿量减少的情况。通过相关检查,发现患者氧合差、循环不稳定、肾血供灌注不足。心脏外科再次联系了重症医学科和血透室,准备好了血滤机、ECMO管路、除颤仪等设备。

多科协作 紧急抢救。1月4日晚,重症医学科响起了一阵尖锐急促的门铃声,患者被送到了我院重症医学科。心率快、循环不稳、氧合在极限机械通气支持下依旧不理想、全身多器官衰竭,患者病情危重。

重症医学科主任朱华勇当机立断,要求匡志明主治医师成立专门的治疗小组,每日查房,重点讨论病情进展和治疗方案。在朱华勇主任的指导下,只要患者一出现病情的反复或加重,治疗组就会抽丝剥茧,一点一滴寻找问题的突破口。呼吸机、CRRT、ECMO......治疗过程充满了惊险。

我院党委书记赖卫国在知悉了患者情况后,提出由两个科室共同看护患者的建议。心脏外科擅长外科手术及围手术期的情况处理,而重症患者的治疗则是ICU的强项,充分发挥两个科室的专长。

接力守护,众志成城。ECMO的使用,让患者的肺暂时得到休息。但能不能顺利脱机,又是一道异常凶险的关卡。“ECMO患者脱机,是每天24小时不眨眼守出来的。医生稍微松松手,人就没了。”重症医学科专门为患者组建ECMO团队,无论昼夜,只要微信群发出患者的检查情况和仪器设备参数,都有医护人员参与讨论,商量下一步的对策。在医疗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患者的病情逐步得到控制。1月11日,患者尝试脱离呼吸机,在顺利拔除气切套管后,他使劲全力拉住医生,扯着嗓子说出了“谢谢”。

经过我院重症医学科联合心脏外科团队的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都有好转。当护士将手机拿到他的耳边帮他和妻子通话,患者流下了眼泪。朱华勇说:“每一位危重患者的成功救治,都是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前进的动力源泉,也将激励着大家继续努力,去为更多得患者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

2月1日,患者终于转出了重症医学科,转入了心脏外科普通病房。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护理后,最终于2月10日痊愈出院。

此次多科室通力协作,不仅成功打通了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生命绿色通道,更加凸显了我院多科室联合诊疗机制在危急重症疾病诊治中的重要地位。作为生命的见证人、健康的守护神,我院秉承“救死扶伤、呵护健康”的使命,坚守着“以患者为中心”的信念,力求让每一位患者及家属都放心。

加载中...
刷新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
加载中...
刷新
切换至语音验证码
刷新
返回文字点选验证